期刊封面
某三甲医院不同时间段血液报废情况对比分析
为临床提供质量合格、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满足临床及患者的需要是医院输血科的主要任务[1]。血液及其制品经血站制备、检测与加工后送往医院,再发往临床,血液质量易受各个环节与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报废。为了降低血液报废量,节约有限血液资源,作者对海军总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2014年12月2个时间段库存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12月由北京市血液中心供给成分血,红细胞悬液21 192袋、冰冻血浆(新鲜和普通)26 841袋、机采血小板2 587袋,共50 620袋。2010年1月—2014年12月由北京市血液中心供给成分血,红细胞悬液31 892袋、冰冻血浆(新鲜和普通)32 046袋、机采血小板7 687袋,共71 625袋。
1.2 方法
1.2.1 检查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血液逐袋逐项进行检查。检查环节包括:血液入库前有无质量问题;血浆放置37℃恒温震荡水浴箱融化后检查血浆是否合格;交叉配血是否相合;血液发出前再次进行三查八对,对不合格血液报废处理并将报废情况归类、统计。
1.2.2 不合格血液判断标准 ①乳糜血:肉眼观察血浆浑浊情况,分重、中、轻度3个档次,中度以上视为乳糜血[2]。②絮状物或凝块:肉眼观察有明显絮状物或凝块。③颜色异常:肉眼观察血液有紫色、深黄色、暗灰色、溶血异常颜色,将悬浮红细胞等血液制品放置4℃储血专用冰箱>24 h,观察上清液,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明显变红者定为溶血[3]。④献血员问题:包括献血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被血站召回的血液和ABO血型正反不符。正定凝集强度应4+,反定凝集强度>2+,凝集强度达不到的定为ABO血型正反不符,弱凝集可能会存在ABO亚型。⑤血袋破裂:肉眼观察血袋外包装,有无漏出,必要时挤压检查,有破损或血液漏出的血液应报废。⑥过期血:血液保存液采用枸橼酸盐,悬浮红细胞在2~6℃储血专用冰箱内保存35 d,冰冻洗涤红细胞,洗涤后在2~6℃储血专用冰箱内保存24 h;冰冻血浆37℃恒温震荡水浴箱融化后在2~6℃储血专用冰箱内保存24 h;血小板在20~24℃震荡保存5 d;超过保存时间报废处理。⑦临床申领未用:临床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回科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液未能输注。
2 结果
2005年1 月—2009年12月血液入库50 620袋,血液报废209袋,报废率0.41%;首要原因为申领未用,其余为血袋破裂、乳糜血、血液过期、献血员问题(表1)。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血液入库71 625袋,血液报废216袋,报废率0.30%;首要原因为献血员问题,其余为血袋破裂、乳糜血、颜色异常、血液过期(表2)。2个时间段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1 2005年1月—2009年12月血液报废情况(袋)血液品种申领未用血袋破裂 乳糜血 血液过期献血员原因颜色异常絮状物或凝块 合计红细胞41 4 1 21 18 0 1 86血浆 24 43 34 0 0 10 7 118血小板2 1 0 2 0 0 0 5合计 67 48 35 23 18 10 8 209
表2 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血液报废情况(袋)血液品种申领未用血袋破裂 乳糜血 血液过期献血员原因颜色异常絮状物或凝块 合计红细胞 0 0 0 7 79 8 2 96血浆 5 40 36 0 5 24 8 118血小板0 0 0 2 0 0 0 2合计 5 40 36 9 84 32 10 216
表3 不同时间段血液报废量及报废率注:2个时间段比较,χ2=10.607,P=0.001时间段 使用量(袋)报废量(袋)报废率(%)2005年1月—2009年12月 50 620 209 0.41*2010年1月—2014年12月 71 625 216 0.30
3 讨论
2005年1 月—2009年12月血液报废209袋,前5位中以临床申领未用导致报废占比最高(32.06%,67/209),其他依次为血袋破裂、乳糜血、血液过期、献血员原因。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血液报废216袋,前5位中因献血员原因导致报废占比最高(38.89%,84/216),其他依次为血袋破裂、乳糜血、颜色异常、絮状物或凝块。分析发现:第1个时间段的血液报废以临床申领未用为主,主要是患者病情发生了变化或突然死亡。如一些手术患者比预想的顺利,导致备血过多,又存在血型及有效期限制;或者所需要的血液制品尚未送至病区而患者突然死亡,而所备血型本院又无其他需要的患者[4]。针对此情况,医院输血科制定了限制发血量的规定,红细胞一般每次不超过2 U、血浆每次不超过400 mL、血小板每次只发1袋(1个治疗量);对于需要输血量大的患者,采取少量多次发放原则;对急诊大抢救患者本着时效性救治原则合理发放。由于采取有效措施,这种情况得到很好的控制,减少了血液报废,2个时间段比较显示申领未用报废占比由32.06%下降到2.31%。第2个时间段的血液报废以献血员原因为主,造成血液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献血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献血员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被血站召回血液和献血员ABO血型正反不符。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本市自2010年开始间断地出现血荒,血液供不应求,一些需要血液治疗的患者或不能择期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互助献血,有些患者家属私下与社会上血贩子合作,本来不适合献血人员隐瞒了不适合献血的条件,造成血液不合格情况增多。当前应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动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招募更多的献血者加入固定的自愿献血队伍,建立一支稳定的、固定的自愿献血队伍,从而在低危人群中采集相对安全的血液[5]。
文章来源:《资源节约与环保》 网址: http://www.zyjyyhb.cn/qikandaodu/2021/0303/762.html
上一篇:首次产前评估肝功能孕妇血清同步检测非必要性
下一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打造节约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