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地质学论文_基于地震波接收函数研究中国东南部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文章摘要:中国一直被称之为矿产资源大国。为了研究中国东南部区域的深部成矿规律,本文基于天然地震波形数据,提出了采用地壳内泊松比与温度和岩性相结合的金属矿床勘探方法。
文章摘要:中国一直被称之为矿产资源大国。为了研究中国东南部区域的深部成矿规律,本文基于天然地震波形数据,提出了采用地壳内泊松比与温度和岩性相结合的金属矿床勘探方法。首先对中国地震台网的207个地震台站波形信息进行了大量的地震波接收函数分析。获得了中国东南部区域的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1km,研究区域内地壳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减薄。同时也发现了在秦岭大别造山带附近的平均泊松比约为0.257,而在上扬子板块区域泊松比较大(>0.28),由扬子块体的中部向东南沿海延伸,泊松比也由0.25逐渐增加到0.295。通常地壳内的泊松比随地壳内岩石的组成成分变化而变化,如长石(<0.26)、中间体(0.26-0.28)和镁铁质(>0.28)。结合岩石类型、泊松比和温度,本文建立了金属矿床与泊松比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侵入体(花岗岩-二辉石)与火成岩的泊松比,推断金属矿物体系(Au、Cu、Mo、W、Fe、Sn)可能与造山和热液矿床有关。初步指出研究区多期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是由构造-岩浆事件引起的,特别是燕山期(中生代)。中央华夏块体中的高泊松比代表了中生代储存在中下地壳的镁铁质部分熔体,是各种岩浆侵入和成矿的来源。
文章关键词:
文章来源:《资源节约与环保》 网址: http://www.zyjyyhb.cn/qikandaodu/2021/1112/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