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云节庆”开启传情达意新模式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节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哲学意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各地已有少量的现场礼俗活动,更多的人则通过社交媒体表达祝福与问候。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古人“云中谁寄锦书来”的鸿雁传情获得了新的载体与形式。从年初的“云端”贺岁,到“五四”青年节的“后浪”奔涌、“六一”花式过节,传统节俗和纪念庆典在“云端”绽放,瞬时互动、创意迭出、情怀满满的“云节庆”,正开启传情达意的新模式。
节庆是在特定日期,人们围绕特定主题举行的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社会活动。节庆种类众多,从内容看可分为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节庆等,也可以简单分为传统节庆和现代节庆。无论如何分类,节庆活动主要着眼于情感交流,强调意义传达。“云节庆”则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将线下的群体聚集性节庆活动搬到线上,在虚拟空间里激发互动体验。与传统方式相比,“云节庆”虽然少了现场氛围,但它辐射广泛、创意迭出、高频互动,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节庆新景观。
从辐射范围看,时间和空间大大拓宽。以清明节为例,“云祭扫”克服了空间障碍,让身居异国他乡的人们,也可以实现怀念逝者、寄托慎终追远情愫的愿望。不仅如此,与祭扫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储存在“云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览重温,实现了时间维度的延展。再如,清华大学建校109周年、北京大学建校112周年,两所高校均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上庆祝活动,包括线上校庆致辞、师生校友的云祝福、云论坛、云演出、云赛事以及线上游览校园等。“云校庆”不再像以往那样以校友庆贺为主,还吸引了公众广泛参与,成为高校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形象传播活动。
从内容与形式上看,精彩的创意成为亮点。在互联网上过节,只有创意独特才能赢得关注,一场场节庆活动宛如无声的“点子”大赛。“五一”期间,一些媒体携手知名商业平台,向公众推送了许多新颖开放并极具仪式感的报道,如“我的‘五一’云游照”H5等,为用户定制专属“云游照”。再如,在“世界读书日”这天,网友们制作的读书海报、荐书宝典,令人耳目一新。
从参与反馈的角度看,即时互动的传播效果更好。“云节庆”的特点在于网友实时在线,只要趣味足、话题热,就会瞬间引发全网参与。带有游戏成分的“云植树”,在植树节前后掀起了“防疫+全民义务植树”的热潮,哔哩哔哩在“五四”青年节推出的“后浪”演讲,让人们热议不同年代下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国际护士节”这天,人们用“云演唱会”“云设计”等集体行动向医护人员致敬。在“云端”,人们穿越时空呈现一个个新意迭出的节庆活动,激发了大家深藏于心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
中国传统节庆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时代特色,有的源自美丽动人的神话史诗,有的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关,有的与历史人物的英雄壮举相连。现代节庆同样有着特定的主题与内涵,尤其是国际性节日,更关乎人类共同命运。“云节庆”的魅力在于既尊重传统,又推陈出新、移风易俗,引领社会新风尚,无疑是节庆文化的新飞跃。
俗因势变,与时俱进。在无“网”不在的今天,节庆与现代科技的珠联璧合,让虚拟与现实共融共生,节庆文化被赋予新内涵、注入新力量。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的传播方式,符合现代人快速、碎片化的生活特点。“云节庆”让更多的人摆脱时空限制,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这是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
节约资源,人文绿色。传统节庆方式对人力物力的消耗极大,“云节庆”不仅节约资源、绿色环保,而且不断变幻形式,拓展精神内涵。“云节庆”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而是传统节庆的迭代升级。正因为少了“现场集聚”,人们转向“人文性”的深度挖掘,力求以人性化、人本化的线上交流,满足情感表达与交流的需求,在潜移默化中移风易俗,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社会进步。
跨界创新,多维共赢。“云节庆”汇聚政府、市场、公众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加快行业跨界融合的脚步,形成了新的消费需求,培育并释放了节庆的商业价值。放置在全球语境中看,“云节庆”还有助于中国节庆影响力的外溢,是文化“走出去”的有力举措,有利于实现跨民族、跨国界的对外传播。
文章来源:《资源节约与环保》 网址: http://www.zyjyyhb.cn/zonghexinwen/2020/071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