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明朝亡于小冰期不过是新兴背锅理论,资源被攫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说起大明的灭亡,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是:当时的大明正处于小冰期,被天灾连累所亡。 时至今日,这种观点越来越流行。因为写史书的古人并不懂什么叫小冰期,所以现代人在接触
说起大明的灭亡,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是:当时的大明正处于小冰期,被天灾连累所亡。
时至今日,这种观点越来越流行。因为写史书的古人并不懂什么叫小冰期,所以现代人在接触了自然科学之后,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地兴奋:原来明末是小冰期啊,难怪因此而亡!
古人虽然不懂什么是小冰期,但“明亡于天灾”的说法却是一直都有的。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很受既得利益集团的青睐,因为这种观点可以帮他们背黑锅。
平心而论,明末的天灾影响的确很大,但仅凭这一点,根本无法击垮一个强大的帝国,先来看一段史料。
从事顾君恩曰:金陵居下流,事虽济,失之缓。直走京师,不胜退安所归,失之急。关中,大王桑梓邦也,百二山河,得天下三分之一,宜先取之。——《明史》·李自成传
李自成谋士顾君恩所说的,是他对西北战略地位的评估。在他说这番话的时候,西北不但是整个大明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而且已经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战乱。
可在顾君恩看来,西北依然是战略要地,经济并没有崩溃,比起江南和北京地区而言,西北更重要。当然,这里面有李自成从西北起家的因素,但如果西北已经崩溃,顾君恩也不会出这种主意了。
要知道,当时的李自成坐拥十多万大军,如果经济状况不佳,他回西北岂不是自寻死路?换言之,如果西北没有发生动乱,整个西北的情况只会更好,绝不至于成为大明的拖累。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明之所以会灭亡,天灾顶多就是个引子。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整个大明拥有大量的资源,却无法为大明中央政府所用,而是被既得利益集团搜刮一空。
因为政府一片赤字,所以社会一片贫困。
在大明灭亡前夕,整个社会依然维持着畸形的繁荣。
都说东林党忧国忧民,可东林领袖钱谦益却拥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情人,名叫柳如是;东林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也拥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情人,名叫李香君。
这两个女人绝对是明末的天皇巨星,可号称忧国忧民的东林党人却能与这些天皇巨星整天花前月下,官僚集团是什么德性?看看这种现实就能明白了。
官僚如此,军阀也好不到哪去。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妓陈圆圆,就是军阀吴三桂的情人。
这几位位高权重的大佬尚且如此乱来,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僚和军阀会怎么做?自然是上行下效,或者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层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下层随时面临饿死的危险,这就是明末的魔幻现实。
当李自成杀进北京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官僚集团,这也是他最终没能与官僚集团形成合作,最终黯然退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对于李自成这样起于草莽的枭雄而言,恐怕早就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无论是士绅、官僚还是军阀,全都不是好东西。
这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仇富,而是自然而然地阶级对立。在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下,无论这个国家处于何种阶段,都有可能突然死亡。
在这种极端的阶级矛盾面前,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就是一个笑话。
处于崇祯皇帝的位置,他坐在皇位上非常风光,可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即将破产的老板而已。
账本被他牢牢捏在手里,可翻来翻去全是烂账。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皇帝除了不停地加税之外,根本想不到其他方法。
但加税就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手段,至于什么时候毒发身亡?这就要看运气了。
但这种种乱象,随着大清的入关而有所缓解。
原因也很简单,大清入关后,最初统治的地区是被战乱困扰多年的北方地区,而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还在大明的控制之中。
这样一来,大清的势力范围并不大,而且又是一个新兴的政权。虽然他控制的社会资源较少,可调动的社会资源却并不少。
当时的大清,并没有令人闻之色变的官僚集团。在皇太极面前,不管是汉人官员还是满人官员,都乖得像宠物狗一样。
当时的大清,并没有令人闻之色变的军阀集团。皇太极继位之初,还是四大贝勒共存,但是皇太极把他们挨个收拾出局了。
文章来源:《资源节约与环保》 网址: http://www.zyjyyhb.cn/zonghexinwen/2021/030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