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四川平武脱贫攻坚中建立五大体系 把组织资源转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姚茂强
近年来,四川平武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准施策、聚力攻坚、连续作战,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2019年4月,平武县被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而在整个脱贫攻坚过程中,平武县委组织部建立组织、责任、政策、督查、奖惩“五大体系”,确保靶向攻坚。建立“双70%”工作机制,统筹组织、干部、人才资源,分阶段开展“干群结亲帮、携手奔小康”系列活动,将组织资源转化为攻坚合力。5年来,全县27名第一书记、4名村支部书记、154名脱贫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组织工作前移 贫困村设立前线指挥部
“干部就是脱贫攻坚的领头羊,成绩突出说明干部是心把心思放在脱贫上的。”平武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鹏说,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县委组织部建立“双70%”工作机制,要求70%的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70%的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一线。
平武县锁江羌族乡三丰村和立堡村是平武县委组织部定点帮扶的两个村,这里距平武县城116公里。为了认真落实“双70%”制度,2018年8月,组织部在立堡村旁租了一栋民房,在村委会借了4张桌子,在学校借了15架高低床,就置办起了组织部驻村帮扶指挥部,也置办起了组织部各业务股室和全县“五个一”协调小组办公室的临时办公场所。
30名组工干部白天走村串户,和乡亲们拉家常、讲政策、修房屋、谋产业;晚上和帮扶干部梳理问题、研究工作、抓日常业务,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成了组织部干部的工作常态。在村上,组工干部和群众同坐一根凳子、同吃一桌饭菜,喝泡水酒、吃水粑馍,无论走到哪户人家,组工干部都能热络地聊家常,家里有多少存款、婆媳俩有啥矛盾、家里娃成绩好不好,乡村们都乐意和组工干部说,让大家帮着参考。
刘鹏说,逢场赶集的时候,总会有乡亲来指挥部坐坐,有时从摩托车上卸下一口袋土豆,有时从背篼里抱出一大捆白菜,“群众的心意,组工干部感谢之后照单全收。”等下次入户的时候,干部就提着米、油和棉被,就又“走亲戚”去了。驻村一年多,组工干部深刻感受到,能做好参谋、会写好文章的干部能够得到领导肯定,但是会说群众话、能唱群众歌的干部更受群众欢迎。只有实实在在做到真蹲实驻、真帮实促,才能把帮扶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儿上。
组工干部帮助群众加固房屋
为老百姓谋出路 第一书记奏响山村“求变曲”
2019年8月,平武县委组织部组织室干部陈国玉临危受命,到锁江羌族乡立堡村担任第一书记。
“立堡村是省级贫困村,村民收入低、基础设施差以及村集体经济薄弱是当时村里最明显的贫困状况。”陈国玉说,村里老弱病残人员比重大,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村民思想消极保守,全村发展一直难以到找到突破口。
如何凝聚发展力量?如何寻找发展门路?如何让乡亲们富起来?陈国玉决定挥自己作为组工干部的优势,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突破口,指导村组干部开展工作。按照“四议”党建工作法,陈国玉通过组织召开村支委会、村“两委”会、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院坝会等形式,全面了解村组干部和党员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号召大家为全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出谋划策。陈国玉积极对上争取申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新建肉牛集中养殖场一处。改变“中蜂”养殖传统模式,将村集体的“中蜂”承包给农户,农户按“中蜂”盒数上交蜂蜜,确保村集体经济有收益。
在脱贫摘帽攻坚年期间,陈国玉和30余名组工干部驻扎在村,脱下皮鞋、戴上草帽,帮助贫困户建新房、打院坝,扫卫生、忙农活,真正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说“群众话”、干“群众事”、讲“群众情”,单位上的业务精英、业务骨干,一年下来就成了“水电工”“泥瓦匠”,给帮扶对象搬砖搅灰、砌院墙、打院坝,爬坡上坎、打菜籽、收土豆,成了干农村工作的一把好手。
2021年,陈国玉同志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驻村两年时间,陈国玉积极投身村子发展,转角色、抓党建、谋产业、促脱贫……带领立堡人摸索发展新路子,奏响了山村“求变曲”。
文章来源:《资源节约与环保》 网址: http://www.zyjyyhb.cn/zonghexinwen/2021/0422/1178.html